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6-01-05      浏览次数:3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5年5月    制定:袁仲雄   审核:毕忠勤    批准: 姚秀平

一、 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以及技术和管理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系统软件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良好外语(英语)应用能力;

3、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了解计算机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4、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5、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7、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学过的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高级程序设计(C++)、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B、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高级程序设计(C++) 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设计、软件项目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高级程序设计(C++)课程实验、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课程实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汇编语言课程实验、C#程序设计(双语)课程实验、Java EE课程实验、微机接口技术课程实验等。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位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80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384学时,集中实践652学时,总学时3036,其中必修课学时2700)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 672学时)

占课内学时

28.19%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800学时)

占课内学时33.56%

占课内学时

56.38%

专业类课程(544学时)

占课内学时22.82%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05%

占课内学时

14.09%

人文艺术类课程(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04%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70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37.8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652学时)


十一、  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力企业信息化)专业(本科)方案

制定日期:2015年5月    制定:袁仲雄    审核:毕忠勤    批准:姚秀平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1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及电力信息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计算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计算机科学及电力领域中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瞄准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对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电力工业生产与运营,通过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又熟悉电力工业生产与运行基础知识、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优秀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将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本专业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训练。

本专业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需要完成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验,然后在企业培养阶段主要完成专业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识。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基础,拥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拥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

3.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拥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与科学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5.了解电力生产与运行的基本过程,掌握电力信息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拥有电力信息工程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现代电力工程与技术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JAVA)、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电力实时信息系统、电力信息系统设计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环节是企业培养阶段的综合实践,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电厂信息技术和电网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校内学习阶段的高级程序设计(C) 课程设计、数据结构(java)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网络应用课程设计、.NET程序综合设计课程设计、JAVA  EE程序综合设计课程设计等也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七、主要专业实验

编译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软件工程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电力信息技术实验、电力实时信息系统实验、汇编语言实验、.Net程序设计实验、Java EE开发实验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80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240学时,集中实践832学时,总学时3072,其中必修课2736学时)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688学时)

占课内学时

30.71%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816学时)

占课内学时36.43%

占课内学时

52.86%

专业类课程(368学时)

占课内学时16.43%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57%

占课内学时

15%

人文艺术类课程( 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43%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30 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42.47%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832学时)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5年5月    制定:袁仲雄    审核:毕忠勤    批准:姚秀平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1


二、培养目标

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的,以创建和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卓越的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开发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市场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服务和经营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将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本专业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训练。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基础,拥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拥有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与科学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适应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4.掌握开创、经营、管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及服务类企业的基本方法,熟悉创业步骤和企业管理流程,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创新创业概论、创新思维和创业方法、电子技术、离散数学、数据结构(JAVA)、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课程设计、数据结构(java)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软件项目综合实践、创新创业拓展训练、毕业设计等是重要的实践环节。

七、主要专业实验

电路课程实验、数据结构(JAVA)课程实验、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软件工程课程实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创新思维和创业方法课程实验等。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80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384学时,集中实践652学时,总学时3036,其中必修课2700学时)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 672学时)

占课内学时

28.19%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864学时)

占课内学时36.24%

占课内学时

56.37%

专业类课程(480学时)

占课内学时20.13%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05%

占课内学时

14.09%

人文艺术类课程( 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04%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46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36.96%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652学时)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6年5月    制定人:周平    审核:毕忠勤   批准: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2

二、培养目标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求为导向,面向软件产业,以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实际工程为工程教育背景环境,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具有软件产业实践经验,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新产品和新系统开发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大中型软件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新方法和新技术开发等软件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软件企业管理、软件开发技术管理及软件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培养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和良好规范的软件开发素养,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能够解决软件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从事软件项目开发、项目管理和系统维护的能力;

3、了解信息产业的发展动态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使用新技术、开发新系统、新产品的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计算机网络原理及应用、J2EE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软件工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七、主要专业实验

   面向对象分析课程设计、数据结构(JAVA)课程设计、数据库设计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软件测试实训、应用软件设计课程设计。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素质拓展活动(课外)。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175学分)。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368学时,集中实践640学时,总学时3008,其中必修课学时2672)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688学时)

占课内学时

28.48%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960学时)

占课内学时40.5%

占课内学时

55.41%

专业类课程(352学时)

占课内学时14.86%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1%

占课内学时

14.18%

人文艺术类课程(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08%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36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 36.6%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640学时)

十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5年5月    制定:周林    审核:毕忠勤    批准:姚秀平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4K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素质、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知识,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能力的信息安全科技人才,能够在信息安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电力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在电力行业或政府、国防、科研、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信息安全系统设计、信息安全产品开发、信息安全策略制定与操作管理、以及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接受信息安全基本技术的训练,具备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

1)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国家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心,具有尽职奉献的品德;

2.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既要具有一定的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修养,也要具有一定的现代世界文化的修养;

4.专业素质:具有从事信息安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2)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文学、外语、法律、管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学等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科学基础、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与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基本架构、安全体系、相关算法和基本安全技术,并能够掌握运用这些技术完成基本的系统安全设计,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3)能力

1.学习能力:具有知识和技术的获取能力,具有自学能力;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服务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系统的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开发信息安全产品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具备学习并掌握信息安全前沿技术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意识,拥有团队合作的素养,具备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五、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C++)、操作系统原理、应用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程序设计。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安全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设计、应用密码学课程设计、信息安全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系统安全实验、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应用密码学实验、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计算机病毒实验。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76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304学时,集中实践672学时,总学时2976,其中必修课 2640学时 )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624学时)

占课内学时

27.08%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976学时)

占课内学时42.36%

占课内学时

56.94%

专业类课程(336学时)

占课内学时14.58%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33%

占课内学时

14.58%

人文艺术类课程(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25%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26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37.8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672学时)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5年5月    制定:周林    审核:毕忠勤    批准:姚秀平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90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获得计算机网络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设计、部署、施工、运维和管理,掌握电力信息网络建设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瞄准智能电网和电力信息化建设中对网络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既有计算机网络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又能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优秀网络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将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电力信息网络方面的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工程意识的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网络工程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工程素质和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好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基础,拥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科学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拥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等基本能力,拥有选用科学的工程设计方法实现电力信息网络建设实际需求的能力;

4.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

5.初步具有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五、核心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协议分析与编程、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测试与评价、计算机网络安全。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数据库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网络编程课程设计、电力信息网络规划与实施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数字电路课程实验、网络工程课程实验、网络评测课程实验、网络攻击与防御课程实验等。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 175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由学校统一安排),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学时分配(课内2288学时,集中实践672学时,总学时2960,其中必修课学2624时  )

类别

内容

比例

公共基础

思政类、外语计算机类、校特色课程、体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 624 学时)

占课内学时

27.27%


专业领域

学科基础类课程(912学时)

占课内学时39.86%

占课内学时

56.64%

专业类课程(384学时)

占课内学时16.78%

拓展选修

专业选修类课程(160学时)

占课内学时8.39%

占课内学时

14.69%

人文艺术类课程(32学时)

任意选修类课程(144学时)

占课内学时6.29%

实践类

必修课课内实验、上机等(330学时)

占必修课总学时38.19%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672学时)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



Baidu
sogou